山东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实现“五个转变”,使思政教育有力度、有维度、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度。
从“政策支持”转向“制度保障”,使思政教育有力度。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聚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和现有基础,先后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等文件,搭建了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四梁八柱”,逐步形成了用制度推进、按制度落实、靠制度保障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学校立足实际问题,深刻把握坚持与创新、传承与发展,注重系统观念和长远考量,有力保障了各项制度能落地、见实效、管长远。
从“阶段教育”转向“全程育人”,使思政教育有维度。学校健全完善“新生入前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升级教育+毕业教育”全程教育体系,一是探索“高中-大学”衔接教育研究,精心设计“‘易’见倾新,‘稷’刻出发”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利用易班开展新生入学前教育,教育内容设置6个模块,20多个专题,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让新生以答题闯关形式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并进行通关认证。二是采用“现场讲授+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入学集中教育,通过校党委书记吕传毅讲授思政第一课、副校长魏修亭作学业规划专题报告、爱国爱校专题报告、优秀校友分享会等,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适应大学。三是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完善升级教育为着力点,健全分年级教育工作体系,引导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做好发展规划,实现年级升级的“软着陆”。四是开展“凡我在处,便是山理工”系列毕业教育活动,精心打造毕业小镇,激发学生爱校荣校情怀。
从“单向灌输”转向“多向交互”,使思政教育有深度。学校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成长需求、接受方式,着眼学生日常习惯养成和身边小事,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细微处见精神。成立“青春主讲人”学生讲师团,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展示学理感悟,积极宣讲“朋辈人”“身边事”。依托青春在线网站和易班平台,集中设计录制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疫情期间,制作学生“返校宝典”动画短片,引导学生安全健康入学返校,做好入校适应;拍摄辅导员宣传片《向阳花的守望》、毕业季原创MV《你是星河》;推出山理工版“防‘疫’字典”、手绘长卷《守护》;挖掘用好“五老”育人资源,策划推出《“五老”讲故事》思政专栏,举行“传承四史之光,勇担青年责任”四史故事分享会暨红色成人礼活动;改编创作歌曲,举行系列网络直播活动,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据统计,2020年“青春在线”微信公众号单篇最高阅读量达20000+,多篇推文被大众网、凤凰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转载。
从“单兵作战”转向“全员协同”,使思政教育有广度。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学生工作机制,领导干部每人联系 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党支部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定期通过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讲座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关注思想动态、关心学习生活、关切利益诉求、做好思想引领、解决实际困难。二是扎实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修订辅导员职称评聘条件,着力构建基础层、骨干层和专家层辅导员梯队结构,围绕学风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工作成立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工作研究,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三是深入实施班级导师制。每年坚持在学校专职任课教师中选拔优秀骨干担任班级导师,帮助学生强化专业认知,明确发展规划,增强学习动力,提升专业能力。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联动,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更加及时,教育、管理、帮扶更加精准。2020年度,聘任班级导师483人,评选出优秀班级导师26人。四是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各学院利用线上平台,面向新生家长召开座谈会,全面介绍校院基本情况,逐一解答家长关注问题,共同制定学生成长规划。五是发挥朋辈育人效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建学生宣讲团,鼓励学生挖掘地方红色历史、英雄人物等资源,讲述家乡党史故事,制作《家乡“四史”我来讲》系列微视频,变教育对象为教育力量。
从“全校一面”转向“一院一品”,使思政教育有精度。学校发挥“易·青春”省级网络文化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一院一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创建,形成校院协同工作格局。各学院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打造了一批品位高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能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展示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又能凝聚学校文化特色,影响深远,师生参与面广的思政教育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已培育了5个学院工作分站,形成了青春征技令、稷下青年说、艺朝艺夕、那年·今日等多个学院思政品牌。